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职业发展 > 浏览文章

冰火两重天!律师人数大幅上涨,注销执业证的却也在激增

发布时间:2025年11月07日 点击数:

最近不少人在说一个话题,说北、上、广、深有“大量”律师注销执业资格证,说2025年以来,深圳合计共有1221人主动注销律师执业资格证书。

给人一种律师行业真的要不行了的感觉。

那这个数据是真的吗?是真的,但和很多人认为的可能也不太一样。根据《律师执业管理办法》,“主动注销律师执业资格证书”有多种情况:

其中一种情况是“因本人不再从事律师职业申请注销的”,还有一种情况是“因与所在律师事务所解除聘用合同”。

一般来说,律师要从一个省份去其他省份执业的,先向原执业地司法部门申请注销律师执业资格证书,到了新的省份再重新申请执业。

所以,“2025年以来深圳有1221名律师申请注销执业证”,不能说这1221人不再从事律师职业了,也很可能是离开广东去其他地方执业了。

这样的话,再去谈一个地方多少人注销律师执业资格证书,显然没啥意义,还不如看一个地方增加了多少执业律师。

以深圳为例,截至2025年10月,深圳执业律师人数27539人,比2024年12月底增加了556人。(2024年底深圳执业律师人数26983人)。

广州方面,截至2025年10月,广州执业律师人数29072人,比2024年12月底增加了1502人。(2024年底广州执业律师人数27570人)。

再看上海,截至2025年10月,上海执业律师人数40935人,比2024年12月底增加了2069人。(2024年底上海执业律师人数38866)。你看,以上三个一线城市执业律师人数在持续增加,北京的律师人数查不到,但相信也一定是增加的。2000万人口的城市,有人注销或转出,有人新申请或转入,太正常了。现在的大数据算法就是这个样子,有时候你看到的东西,其实是你自己希望看到的东西。你要是关注律师注销执业证,它就天天给你推类似的帖子,让你觉得律师这行业没戏了;你要是关注CAP,它就天天给你推CAP,你会觉得是个人都在考CAP;你要是关注公务员辞职,它就天天给你推公务员辞职,让你觉得公务员实在没啥好干的。那律师行业到底行不行?

我的律师朋友们,还是到处旅游,到处跑马拉松,还是隔三差五晒去看守所会见,晒不起诉决定书,没觉得他们的业务受到啥影响。一个行业行不行,看大趋势。大趋势是经济在不断发展,只要经济不断发展,律师就不可或缺。有人说经济形势什么导致案件少了,就算这是实情,那也要看到现在人们的法治意识简直高到没边了,你只要敢在网上骂我一句、我就要起诉,这方面的案件也有增加。还有一个是要看还有没有很多人愿意进入这个行业。土木老哥是真不行了,标志是不少“浓眉大眼”的设计院、施工单位都在裁人,搁在10年前这是不可想象的。可这些年律师行业人数一直在大幅增加,也很少见到律师事务所裁人的。这样一个行业,你说它要衰落?从业人员增加,只能说这个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,但不能说这个行业不行。可以看看内蒙古自治区官方发布的2024年度律师行业发展报告。第一,律师人数在增加,增长9%。

第二,办理案件数量在增加,增长8.7%。2024年,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律师共办理各类法律事务283469件,同比增长8.7%,其中诉讼案件188575件,非诉讼案件15363件,咨询和代书52957件,仲裁业务6037件,公益法律服务20537件。第三,律师营收也在增加,增长11.4%。2024年,全区律师收费约18.3亿元,平均每名律师收费11.68万元。从上面这三个数据来看,基本上是可以持平的,虽然律师人数增加了,但案件数量也增加了,总的律师费用也增加了。这样一个行业,不能说它是一个正在衰落的行业。很多人反映这个行业越来越难,有的发帖说注销了或者准备注销律师执业资格证,还有的开玩笑说以后家训就是后人不得做律师。法学专业都唱衰多少年了,不一直都这样吗?什么“劝人学法,千刀万剐;劝人学医,天打雷劈”之类的,这可能是很多行业都有的十分矫情但毫无意义的调侃。法学根本不用劝,文科生没别的可学,医学更不用说,医生的孩子学医的多的是,分很高,你想学都不一定能考得上。我觉得,虽然跟过去比律师挣钱没那么容易了,但还是可以的,没必要一个劲去唱衰。这一行具备 “刚性门槛”+“高溢价空间”这两个特征。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这一条,就决定了很多人进入不了这个行业,而且收入上限比较高,年入百万、几百万都是有可能的。至于竞争越来越激烈,也未必就完全是坏事,竞争可以提高行业就业人员水平,改善大家对律师的看法。过去竞争不激烈,有些从业者借助行业趋势挣到了钱,但水平其实非常一般,有些律师开庭话都说不利索。而且从法考主观理论法的学习情况来看,大部分考生的写作水平还是比较差的,这样的考生通过法考做律师,怎么写出一份事实和逻辑清晰的起诉状、答辩状?

只要自己有水平,这个行业当然可以。那么多年轻律师通过自媒体平台出来了,一年收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,为啥就不能是咱们?

文章来源:法律LOO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