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学员心声 > 浏览文章

【CAP学员考试心声】拿着证书不是终点,把活儿干明白才是

发布时间:2025年09月11日 点击数:

三年前进这家上市公司做监察审计,说实话,一开始我是有点“赶鸭子上架”的。那时候公司业务扩得快,到处都是新摊子,领导说“得把风险守住”,我就接了这活儿。可真上手才发现,光有干劲没用——面对一堆错综复杂的业务流程,看着那些藏在细节里的舞弊苗头,我经常是盯着资料发呆,只能靠问前辈、自己在案子里“踩坑”慢慢摸门道。

好在公司还算支持,给我们开了反舞弊联盟的账号。每次忙完手头的事,我都爱上去逛逛,看看别人怎么处理类似的案子,有时候一篇分析文章就能让我豁然开朗。但时间长了也发现问题:零散学的东西不成体系,碰到复杂点的事儿还是慌。比如上次查一个跨部门的案子,因为没系统学过风险评估,差点漏了关键线索,最后还是靠老同事提点才补上。那时候我就想,得找个机会系统学学,所以今年一看到CAP反舞弊师的报名,没犹豫就报了,现在拿到证,心里总算踏实了点。

不过说真的,这证书不是为了给简历添行字,真正有用的是培训时学到的那些“真东西”。上课的时候我总忍不住对照以前的工作琢磨,越想越觉得以前好多地方都能改进:

之前我总觉得“防舞弊”就是等出了问题再查,培训里讲的“全流程风险评估”才让我醒过神来——原来可以提前把采购、财务这些关键环节拆解开,一个个找风险点。比如供应商准入,以前就看个资质,现在知道还得查背景、看关联关系,把漏洞堵在前面,总比出了事再补救强。

还有数据分析,以前我对着一堆业务数据就头疼,不知道从哪儿下手。这次学了智慧审计工具,才明白原来可以通过比对订单和入库记录、查报销的异常规律,快速揪出可疑的地方。想起去年有笔报销看着不对劲,但我翻来覆去没找到实锤,要是那时候会这些方法,说不定早就发现问题了。

廉洁文化这事儿,我以前总觉得是“喊口号”,没太当回事。直到听同行分享,说他们会把廉洁课开到采购、销售部门,还搞“廉洁建言”通道,甚至把廉洁表现和绩效挂钩,我才觉得这事儿能落地。不是贴几张海报就完了,得让大家天天能看着、想着,慢慢就成习惯了。

最让我有感触的是跨部门沟通。以前查案子,有时候没跟业务部门说清楚,人家就不配合,活儿干得特别别扭。培训里说“先聊目的,再讲进展,最后给方案”,我觉得特别实在。现在再跟业务部门对接,我会先跟他们负责人说“咱们一起把流程捋顺,避免以后出问题”,人家也愿意搭把手了。

现在拿着证,我倒不觉得是“学成了”,反而觉得是刚找到正确的方向。接下来就是把学到的这些法子用到工作里,把公司的风险防控做得更实,案子查得更明白。以后也还会常去联盟看看,多学学别人的经验。说到底,干我们这行,不就是凭着一股认真劲儿,跟舞弊事儿死磕到底嘛,也希望能跟更多同行一起,把这行的正气撑起来,让企业、让社会都能更干净点。

文章来源:梁考生